古渡尋碑
鹿港鎮立圖書館附近,昔港中之浮嶼,中隔鹿溪與街市之間,為清代之碼頭,周檣林立,商旅絡繹,後因流沙淤積,遂於內陸連接。「敬義園」係乾隆42(1777)由浙江紹興魏子鳴與鹿仔港巡檢王坦捐帑,得紳士林振嵩合八郊捐資創立,置義塚、施棺木、修道路、濟貧病、救水災,德澤群民二百餘年,為本省清代民營最大慈善機構。日人治臺,敬義圈與義濟會合併,恐先人功德年久湮滅,遂於民國24年由碩儒許逸漁,撰文立碑於比,以彰其功德。後人躑躅其中,滄海成田,憶古渡之繁華,石
碑遺碣,緬先賢之功德。

敬義園紀念碑

歷史沿革
乾隆40年(1775)鹿仔港巡檢王坦與幕僚浙江紹興魏子鳴倡議,鹿港士紳林振嵩及泉、廈郊戶捐資,創立鹿港第一個慈善組織「敬義園」,舉凡施棺木、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平道路等,從事地方公益。
乾隆42(1777)設置「鹿港敬義園碑」,以茲紀念,可惜原碑己失迭。《彰化縣志》<規制志>「養濟」記載「敬義園,在鹿港街,乾隆四十二年,浙江魏子鳴同巡檢王坦首捐倡率,紳士林振嵩及郊商等捐貲,建置旱園,充為義塚」。
鹿港地藏王廟內有一塊嘉慶23(1818)「重興敬義園捐題碑記」,碑文有清代慶港各郊商所捐款的記錄,如泉郊、廈郊、布郊等,總共捐金二千餘員。敬義園所設置的義塚,即原鹿港鎮第二公墓(今勞工運動公園),舊稱「崙仔頂塚」,鹿港人稱之「舊塚」。
此義塚內原有三座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用以放置無主的骨骸,由於造型特殊,鹿港人將它稱為「煙墩」。煙墩墓碑書有「乾隆45年冬萬善同歸」,龍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男善同歸」,虎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女善同歸」。
金字塔造型的義塚墓前,亦有一排日治時期的義塚建築物,其墓碑上書有「萬善同歸」為大正及昭和年間所收埋的無主骨骸。民國84年鹿港鎮公所進行清塚遷葬,發現一塊「義塚界址碑」說明崙仔頂塚為敬義園所設立的義塚無誤。
日治時期,將敬義園與博濟會、方面委員事業助成會合併,改名為「義濟會」。昭和11(1936)由許逸漁撰文,義濟會勒碑,設置「鹿港敬義園紀念碑」,紀念先賢的事蹟。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座落於鹿港鎮立圖書館前公園內,立碑之處,早年是鹿港港內的一座浮嶼,為捕捉烏魚的船隻停泊之所,稱為「烏魚寮」。烏魚寮隔著舊鹿港溪,與鹿港市街相望,昔日有一座拱橋相通,此橋稱「黑貓橋」。隨著時空的變遷,舊鹿港溪己改道,黑貓橋亦於戰後拆除。

 

重修敬義園捐題碑記目前在地藏王廟

鹿港鎮立圖書館

多年以前此處較為髒亂,目前則為綠意盎然

以甕牆的概念來做裝置藝術

陶甕裝置而成的算盤

敬義園對面是天主教會

文字資料來源:鹿港鎮公所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港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