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寺


正門兩旁有一對青斗石獅,是廈郊船戶新福來蔡天賜所捐獻。

歷史沿革
道光2年(1822)鹿港士紳梁獻瑞倡議興建鳳山寺,由地主盧西池獻地,甘武略出任總理,總理興建廟宇事宜,地方信士踴躍捐資,此次建廟募得1529圓,同年9月動工,歷經兩年餘,於道光4年(182410月完工。
鳳山寺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夫人媽,廟名「鳳山寺」源自於原鄉祖廟之名。道光28年(1848)彰化地震,造成廟宇的受損,咸豐6年(1856)至咸豐9年(1859)進行重修,目前廟宇保存咸豐年間重修時的廟貌。

保安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俗稱保安尊王、郭府聖王、聖王公、郭王公、相公、蹺腳仔。
廣澤尊王俗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母感異夢而娠,於後唐同光初年(西元九二三年)二月廿二日生於南安清溪,方臉圓眼,非凡人神韻,自幼聰穎過人,事親至孝,童年家貧,雖在楊姓富人家幫傭牧羊,亦晨昏定省。父卒,無以安葬,遂將其父焚後入罐,安置茅屋中,早晚膜拜,略盡人子孝道。忠福每日至荒郊曠野牧羊,非常勤苦,每次楊姓富人賣掉幾頭他所飼養的羊隻後,隔日羊隻又會恢復原數,鄉人皆感神奇。然而楊姓富人稟性吝嗇,待人刻薄,雖然聘請一位地理名師為其探尋龍脈吉地,亦不執賓禮,僅以粗食劣菜招待,幸有忠福晨昏侍奉,克盡禮儀。忠福以未能安葬先父時常悽然淚下,名師念其孝行可嘉,直指楊姓富人圈羊之地乃是塊上上大吉之地,吩咐忠福將其父骨灰帶來,地理名師問忠福曰:「你是想當享盡一輩子榮華富貴之天子,還是做受人萬世崇拜之神明呢?」忠福想了一會兒,回答說:「當然做神明的好。」於是地理名師將骨灰溶化在一盆清水裡,然後撒在羊圈之公羊睡臥處。不久在羊圈撒上骨灰水之地,浮現一座墳墓,地理名師見狀立即指點忠福,離鄉朝東而行,直至遇有牛騎人、人戴銅、水變紅、魚上樹之情景時,乃為汝母子棲身之所。忠福稽首謝之後,母子相依為命來到南安詩山十二都庵眉寨時,適逢暴雨,只見牧童避雨於牛腹下,是為「牛騎人」,又見水陸庵和尚急將銅鈸遮蓋頭頂,是為「人戴銅」,山洪暴發沖下滾滾紅土,是為「水變紅」,釣魚人避雨於樹下,將所釣之魚甩掛在樹枝之上,是為「魚上樹」,應驗師語,母子遂棲身於詩山寨下(如今詩山公園內之龍山宮)。五代後晉高祖天福二年(公元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忠福年十六歲,忽取酒、牽牛登山,盤膝於絕頂古藤上坐化,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其母聞訊趕來,拉下忠福左足,囑其眼睛遠望,護佑天下人(尊王彫像為圓眼平視,左足下垂)里人議之,遂為其建祠祭祀。

廣澤尊王歷代封爵:
一、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里人吳德奉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尊王顯靈揮以白旗,忽下傾盆大雨,將火熄滅故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曰「威鎮廟」。
二、 南宋寧宗慶元年間,賊寇逼境,里民欲逃,問卜尊王不許,忽然大雨驟至,溪水暴漲,賊寇不能渡,尊王著白衣,乘白馬誘賊,使其溺死,餘賊慎而遁之,四境護安,故加封「忠應孚惠」四字,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三、 南宋理宗開慶元年,皇太后得疾,宋帝遍請名醫,均告罔效,尊王顯靈為之治癒,故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擴建寺宇,因郭山地形頗似鳳凰盤舞,故稱「鳳山寺」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四、 清朝穆宗同治九年,以尊王神靈赫濯、息逆亂、沛甘霖、袪瘟疫,故加封「保安」二字,敕賜祭瑩。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妙應仙妃
妙應仙妃就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妻子,即是尊王夫人,大部分主祀廣澤尊王的廟宇都有配祀。夫人俗稱:聖王媽、太媽、應媽、仙妃、聖娘等。尊王夫人俗姓陳名依娘,號懿德,尤溪陳法師之女,生於五代後晉開運甲辰年(西元九四四年)正月廿三日。北宋太祖乾德年間一日,依娘之母黃氏至鳳山寺進香,見尊王塑像才貌豐雅,不禁脫口而出:「尊王,可惜你是神不是人,若是人,願將吾女依娘許配與你」。次日,依娘溪邊洗衣,見一小盒浮水逆流而來,漂至面前,依娘心中疑惑不敢拾取,遂以洗棒推送而去,如此漂來推去者再三。依娘告訴其母,母囑依娘「今後再有此事,拾回便是」。次日依娘遵母囑,果將逆流而來之小盒拾取,打開一看,內有金釵一支(乃為尊王定情之物),依娘遂藏之于梳妝盒。北宋乾德乙丑年(西元九六五年)五月廿三日,女婚之日,路過鳳山寺下,花轎被大風捲入廟內,轎夫入廟尋找,發現依娘已座化於尊王之側。依娘之父心有不甘,便施展法術,化成洶湧洪水欲沖毀尊王之廟,尊王亦不甘示弱,化成壯漢,挑一擔碗碟入廟,當時水以淹至桌下,壯漢便攀坐桌上,隨手拋碗拋碟;拋下一個碗,水即退一分,拋下一個碟,水又減一分,後來索性將所有碗碟一齊倒下,果然滴水不剩,洪水完全退去。依娘之父在人神大戰後,一病不起,臨終時囑咐其妻在棺內四隅置炭火,依其法可使鳳山寺燒毀。尊王化為白髮長者,力勸其妻,死者不能復生,勿讓死者不得安寧,要求將炭火挾出,但由於挾得不夠徹底,故不論鳳山寺如何修建,皆不免有漏水之虞。尊王夫人有屢次顯靈救世後,追封為「妙應仙妃」。有次廟丈在睡眠中聽見嬰兒哭生傳出,起身查看,又無見嬰兒,經過數次情景,才向「王公、王媽」請示,才知「太保」出世,直到「十三太保」後,嬰兒哭聲才停息,因此得知有「十三太保」之故。

十三太保
保安 廣澤尊王 與 妙應仙妃 的十三個兒子
大太保:龍保,北宋開寶戊辰元年(公元968年)誕生,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奉祀於南安詩山-龍山宮,玉勅聖號--『玉勅代天巡狩二代欽差』。
二太保:威保,北宋開寶壬申五年(公元972年)誕生,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奉祀於安溪清溪-威鎮廟,玉勅聖號--『金闕順天尊王』。
三太保:祖保,太平興國丙子元年(公元976年)誕生,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奉祀於南安巨門-鰲峰宮,玉勅聖號--『五常軍東方武士』。
四太保:星保,太平興國己卯四年(公元979年)誕生,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奉祀於南安溪頭-溪頭宮,玉勅聖號--『南北巡總指揮』。
五太保:顯保,太平興國癸未八年(公元983年)誕生,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奉祀於南安殿坂-景福社,玉勅聖號--『代天行醫』。
六太保:貴保,北宋雍熙丁亥四年(公元987年)誕生,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奉祀於南安大廷-壽山宮,玉勅聖號--『雙忠尊王』。
七太保:巽保,淳化庚寅元年(公元990年)誕生,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奉祀於南安宮下-澚頭宮,玉勅聖號--『東天王』。
八太保:震保,淳化甲午五年(公元994年)誕生,其職為監督,在十三位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奉祀於南安溪東-溪東宮,玉勅聖號--『武燕王』。
九太保:兌保,咸平戊戌元年(公元998年)誕生,其職不明,奉祀於南安山兜-銘鏡堂,玉勅聖號--『五常君元帥』。
十太保:離保,咸平辛丑四年(公元1001年)誕生,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奉祀於南安坑柄-坑柄宮,玉勅聖號--『查巡天下』。
十一太保:坤保,景德乙巳二年(公元1005年)誕生,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奉祀於南安羅埔-駐龍宮,玉勅聖號--『金封秀士』。
十二太保:艮保,大中祥符己酉二年(公元1009年)誕生,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奉祀於南安古宅-行祠宮,玉勅聖號--『童月王』。
十三太保:坎保,大中祥符丙辰九年(公元1016年)誕生,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奉祀於南安仙境-永安堂,玉勅聖號--『天下總代巡』。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66080168

十三太保牌位

咸豐6年鹿港閤港鄉紳參與重建後敬獻「威武英烈」匾。

由於鳳山寺位於鹿港粟倉旁,廟宇前方即是鹿港理番同知衙門,咸豐6年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同知及安平協水師右營游擊敬獻「忠孝義」匾。 大正15年(1926)鳳山寺因年久失修,廟宇坍塌受損,地方士紳廖天顯、陳揀等人倡議重修,同年完成廟宇的修復,並由鹿港街長陳懷澄撰寫「重修鳳山寺碑記」木碑,置於三川殿右牆。

昭和3年(1928)鹿港街長陳懷澄拆萬春宮及廈郊會館,改建為公會堂,並將蘇府王爺神像移至鳳山寺供奉。民國71年鳳山寺曾局部修護,再將蘇府王爺神像移至左廂。

蘇府王爺神像

原萬春宮之石香爐

民國79年德興街拓寬時,為保存三川殿的建築及牆面的交趾陶,拆除中埕,將三川殿移至後方與正殿相鄰,形成目前正殿與三川殿相鄰的廟貌。中埕牆面書法對聯,係咸豐9年(1859)慶昌陳宗潢的墨跡,可惜已於民國79年拆毀。民國8910月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建築藝術
鳳山寺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三川殿為單開間建築,屋頂是單簷硬山式造型,屋脊上泥塑與交趾陶,為咸豐年間的作品。三川殿左右兩旁有精緻的「博古圖」及「龍、虎堵」交趾陶,「博古圖」為「香、花、燈、果」的裝飾題材,龍堵落款為丙辰年,係咸豐6年(1856)。鳳山寺的交趾陶係泉州「晉江一經堂蔡騰迎」所作,是目前台灣交趾陶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

三川殿的門神正門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側門為太監的造型,為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

 

 

 

彩繪為王錫河之作品

鳳山寺保存二塊古碑,一為道光10年(1830)「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此碑由選拔進士廖春波所撰,增生董步雲敬書的墨跡。另一碑記為大正15年(1926)鹿港街長陳懷澄撰書「重修鳳山寺碑記」,均為鳳山寺重要文獻史料。

鳳山寺左廂房原為鹿港「玉如意」北管樂團的社址,鳳山寺內亦供奉北管樂守護神西秦王爺,為鹿港歷史悠久的北管樂社,「玉如意」匾額為鹿港書法名家鄭鴻猷的墨跡,目前此匾保存於廟方委員家中。

玉川品茶(鳳山寺)盧仝(西元七九五~八三五年)是唐朝河南濟源人,家境貧困,仍能刻苦讀書,博學工詩,為唐代詩人。但因不滿當時政局,不願仕進,而隱居於少室山,自號玉川子。曾作「月蝕集」諷刺當時宦官之無能,文章風格獨特,多有憤世疾俗的文詞,著有「玉川子詩集」。因其喜於品茶,而著名於後世。

盧仝所做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相當動人,是一首繪聲繪影的傑作,後人常引用之「夫子須當陽羨茶,有草不敢先開花。」及「盧仝七碗茶」即源於此詩。全詩妙趣橫生,娓娓道出飲茶舒暢之感。老少能解,膾炙人口,為後世品茗者傳誦不已。使盧仝位居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亞聖。

羲之愛鵝

東晉時的書法名家王羲之,不僅愛鵝也喜歡養鵝。山陰地區有一位道士很喜歡他的書法,於是以一群鵝跟他換一本他抄的「道德經」,由此可見王羲之很喜歡鵝。

堯聘舜
堯因為太子丹朱的品性不好,所以想找個賢人來接皇帝之位,結果朝廷的大臣一致推薦舜。舜是個很孝順的孩子,堯見到他後,也覺得他是最佳的人選,於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給他;堯禪位給舜,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襌讓政治』。

商湯王聘伊尹
夏桀是一位暴虐無道的大王,商湯是一位勤政愛民的諸侯;而伊尹則是一位身材矮小,但胸懷大志的廚師,因此商湯禮聘伊尹為宰相,主持國政,後來誓師伐桀,成就了王業,這就是歷史上商湯聘伊尹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港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