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723.JPG

本省唯一由乾隆皇敕建之媽祖廟,地位尊崇。採宮殿式建築,規格完備且氣象巍峨。廟埕石碑併立,詳載大將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之事蹟,史物昭彰,發人省思。官服裝扮之金、柳將軍則威儀十足,蔚為特色。

敕建緣起:
乾隆五十一年冬,台中地方移民中最有影響力的領袖人物林爽文聚眾反叛,在大里﹝今之台中縣大里市﹞起事。短短一個月內破大墩、彰化城、諸羅、斗六門、南投等地。未幾,南路莊大田亦攻鳳山縣,南北兩路會師合攻台南城,至此戰火遍及全台、府城告急。
於是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四日清廷派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兵由金門抵鹿耳門,四月六日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兵由興化抵鹿港,再命總督常青督師來援,但均未能奏功,情況由劣勢轉為危急,震動清廷。八月初乾隆皇帝降旨,詔命其最親信之滿州鑲黃旗人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公福康安為大將軍率領巴圖魯侍衛數百員及十萬大軍,戰船數百艘於十月二十八日由福建崇武澳出發,海途中忽遇颶風侵襲海浪波濤洶湧,全軍譁然,福康安亦失色,於是虔禱聖母,果得庇佑,一時風平浪靜,十一月初一日大軍安然抵鹿仔港,一時港口檣桅如櫛,連接數里之遙,軍威大振,十一月初四日開始進軍,兵臨諸羅數縣所向無敵,福康安默知有此奇蹟,乃聖母神助,於是上奏天子,是年臘月奉詔撥賜國帑擇地敕建天后宮以奉祀,並委任候補知府德明額督工興建,自此清軍連戰連捷,勢如破竹,十二月征剿北路,至五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南北兩路戰事均告平息,其間祇不過三月餘,同年德明額受將軍委任督建之天后宮,其一切工程皆與文武各官及紳耆、董事人等同襄厥事,於丁未臘月之吉,砌基豎樑,戊申五月廟貌告成,蒙賜國帑金一萬一千餘圓,未敷之數四千八百圓由總董事林振嵩輸誠勉力,六月間奉像入廟,乾隆皇帝加封本宮聖母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其位尊至高凌駕於其他各地媽祖廟之上。

新祖宮之山門

因為官銀敕建所以廟埕相當寬廣

敕建天后宮之匾額


媽祖寶像



順風耳穿官靴戴官帽

千里眼穿官靴戴官帽

具有歷史價值的碑文

一般在孔廟才可以看到的下馬碑,依據陳文達「鳳山縣志」所載:「康熙二十六年,駐防鎮江將軍董某疏稱─『臣見京口官兵徑過文廟,多有不下馬者,乞通行禁飾。』於是詔於學宮照牆東西,各立下馬牌,天下群知有文廟之尊矣。」,這是下馬碑的由來,若根據鳳山縣志所載,下馬碑是針對文廟(孔廟)之尊崇(崇儒),而非對官廟之尊崇。由新祖宮這座外觀個新穎的下馬碑觀之,這是後來廟方執事者立的碑,官廟原建之初並無此碑,文武官員下馬之云,還需進一步查證。

這是彰化孔廟的下馬碑右邊為漢文左邊為滿文完整的字句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右旋白螺 ─清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及嘉慶十一年賽沖阿帶赴台灣

原存養心殿長18.9公分,寬9.4公分
附描漆皮盒。盒蓋內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書,另附白帛墨書楷字贊詞。

印度聖貝。螺體不大,有裂紋及膠接痕,上下家加乾時所增飾的金屬吹口及護板。螺上端吹口飾敲花蓮瓣及卷草紋。護板釘接於螺口與底端,內板現銀質,刻藏文右旋螺贊詞及漢、滿、蒙、藏四體文款:「大清乾隆年製」;外板則鍍金,並敲飾五瓣花式錦、鑄藏文贊詞與卷草紋,緣鑲珊瑚、松石、青金石等;底端刻「乾隆年製」四楷字;並具活環,供穿繫攜帶之用。從盒內題記看來,此右旋螺〈現代貝類學稱為「左旋」〉曾為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平林爽文事件、嘉慶十一年賽沖河阿平蔡牽事件時帶赴臺灣,以護佑其渡海時風平浪靜。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六行有提到右旋白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港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