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75

IMG_2220

 

鹿港八景之寶殿篆煙

鹿港天后宮建自明末永明王年代﹝16471661﹞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原廟在現址北側,後施世榜獻地重建,坐東向西,與湄洲祖廟遙遙相對,先後於嘉慶19年、民國41年、48年間重修,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廟中陳列之史料及宗教文物亦為珍貴。全臺由此分香寺廟共三百餘座,終年香客絡繹不絕,廟中香煙飄渺,鐘鼓悠揚,氣氛莊嚴。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施琅將平台時所恭請湄洲祖廟之開基媽﹝二媽﹞神像留台奉祀後,開基媽便停駐在「船仔頭」的媽祖廟接受鄉民的香火奉祀。

施世榜獻地由於媽祖廟的香火日漸鼎盛,原有媽祖廟的空間已不敷使用,再加上鄉民的生活情形日漸改善,鄉民在感念神恩的情形下便將舊廟遷至「粟倉內」並改建成規模較大的廟宇,其平面格局則無法得知,直至施世榜獻地﹝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二五年﹞重建天后宮,才正式將媽祖廟遷建於現址。

民國十一年﹝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天后宮改組,主持總理辜顯榮倡議重修,陳堯、黃秋、黃清俊輔助議成,並由陳堯主事天后宮修廟事務之管理人。辜顯榮首先捐出三萬元做為基金,其餘資金由鹿港本地商戶及各地信徒捐獻,並於民國十五年﹝昭和元年,西元一九二六年﹞向台中州廳申請募捐經費,並決議不夠的經費由辜顯榮補足﹝約為二千元﹞。民國三十五年﹝昭和十九年﹞完工,工期長達十四年,如此便成為天后宮目前之格局。

天后宮此次的整建可說是一次全面的重建。其中三川殿部份全部拆除重建,並委請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設計三川殿部份,將原來單脊硬山式的屋頂改為歇山重簷式,面寬也從原本的三門式擴建為五門式,其中三川殿並增設複雜的八卦結網藻井,此藻井亦為王益順的代表作。至於主殿部份則由黃神通﹝人稱神通司﹞繪製設計圖,吳海桐﹝人稱海桐司﹞執篙。

民國四十四年,將宮內的彩繪全部重繪,聘請之匠師除鹿港地區頗富盛名之鹿津畫派的郭新林及柯煥章之外,並聘請鹿港地區之耆老﹝黃天素、施讓甫等﹞參與,至民國四十七年完工。本次彩繪工程是由郭新林及柯煥章兩位名匠共同施作。

民國四十八年,適逢天上聖母誕生一千週年,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倡議重修凌霄寶殿。經信徒踴躍捐獻,於同年五月舉行奠基開工典禮,民國五十年正月初六砌基豎樑,民國六十年完工。此次重建的主點工程為興建二樓式的凌霄寶殿,將原本一樓平台挑空處理,且原設計是為三開間的格局,左右兩側留下平台及迴廊,後來在三開間式建築完成後又改為五開間式,五門式的建築於民國五十六年完工。

民國五十三年進行屋頂剪黏工程,聘請台南的葉鬃、葉進益等人負責施工。由三川殿先進行,主殿、凌霄寶殿的剪粘工程亦於後續陸續施工。同年,並在凌霄寶殿左側建築二層樓香客大樓,於民國五十六年完工。

IMG_0076

三川殿

三川殿或稱前殿,屋頂為歇山重簷式。面寬五開間,進深四開間,設有五門,主要入口採取「塌壽式」的處理,設三個入口門,並留有一步口廊簷,左右梢間再加開八角門。由於三川殿的主要平面格局是依原有的三門型式加以改建,因此,現有的梢間格局便是依原有的三間間格局再往左右方向增建而成。由於入口的塌壽處理手法,因此,梢間的八角門反而比主入口較突出,更顯得梢間的八角門在比例上較為吃重。同時,突出的梢間空間在鹿港冬季季風強盛時,居民便將梢間門扇關上以擋強風,如此一來恰可提供一溫暖舒適的聚會空間。

三川殿前步口的龍柱為民國二十五年所作,龍柱柱身雕大小龍及人物帶獸騎,海族及浪紋繞於下,龍身為吐水及掌珠之造型,且雕有《封神榜》等傳說故事。左側龍柱為一大龍及一小龍繞柱,而右側龍柱則為一大龍及兩小龍繞柱,雕工生動。

中門的門神為唐代名將秦叔寶與尉遲恭二位將軍。粉面紅潤,鳳眼蒜鼻而唇厚順髯,腰佩寶劍與弓的是秦叔寶將軍。面色如焦,濃眉瞪眼,且一臉腮鬍,腰佩寶劍與箭的是尉遲恭將軍。二人採雙足八卦步的立姿,雙手上下護胸,並執長柄鉞兵器。

男左女右       龍門左側的門神為老少太監,右側的門神為宮娥,正好是傳統中國「男左女右」「天尊地卑」的觀念之具體表現。

石雕窗雕法

正門兩側的石雕窗是以「透雕」手法雕刻而成,將背景部分鏤空。其中人物表情生動,線條分明,刻畫入微,且各有其含義。

425605661_m

劉備招親

這段故事取材自《三國演義》。周瑜為了殺害劉備,設計以孫權﹝東吳之主﹞的妹妹嫁給劉備為藉口,想把劉備引來東吳以擒捉之。結果計劃敗露,被喬國老﹝孫權的岳父,即國丈。﹞知情,喬國老便將此事告知孫權之母吳國太﹝也就是喬老的「親家」﹞,吳國太便在甘露寺召見劉備。雕刻中正坐中央的正是吳國太,吳國太身旁為喬國老,喬國老背後作手拂髯鬚狀的則是孫權。而在吳國太旁打躬坐揖的是劉備,其背後持劍護衛的則是趙雲﹝趙子龍﹞。

425606644_m

曹操割鬚棄袍

這段故事取材自《三國演義》。曹操率領軍隊與西涼兵作戰,結果曹軍大敗。在兵慌馬亂中,西涼兵欲尋找曹操的蹤跡。此時忽自西涼兵中傳出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於是曹操便急忙脫下紅袍﹝脫袍﹞。曹操脫完紅袍後,忽又自西涼兵中傳出大叫:「長髯的人的是曹操。」曹操只好拿起刀把自己的長鬚割掉﹝割鬚﹞。雕刻中被兵馬團團圍住的正是曹操。

麟堵位於石雕窗之下,其雕法為「深浮雕」。據說是左側的是雄麒麟,右側的是雌麒麟。二隻麒麟狀似向外奔跑,卻又相互回望,十分可愛。

425559067_m

抱鼓石

抱鼓石又稱石鼓,通常置於三川殿中門門柱前方,其功能為門柱基礎的一部份,用來抵住門柱,以防止門柱鬆動,亦有裝飾的功能。天后宮的抱鼓石以青斗石雕成,兩側鼓面作成螺旋形,並沒有太多的裝飾,整體線條流暢,表現出樸實之美。石質表面因常年被觸摸,呈現出光滑的質感。

石枕

門枕石又稱石枕,位於兩側門邊,其功能與抱鼓石相同。石枕材質為花崗岩,雕刻手法為泉州白淺雕。岩面光滑,不多施作雕刻,顯得較為樸實。

龍牆虎壁

所謂的龍牆虎壁乃是取自「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觀念,而寓有「入龍門,出虎口」的含意。而左右的方向乃是以廟的方位來看,左邊的山牆為「龍牆」,右邊的山牆為「虎壁」。(如果遊客以從牌樓進去的方位來看的話,則進入牌樓以後,右邊為「龍牆」,左邊為「虎壁」。)

彩繪:樑枋上的彩繪是鹿港名家郭新林的作品,畫的是《三國演義中》中「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

木雕:畫樑下有一木雕,右上方威武的老鷹和右下方剛猛的灰熊,爭奪左方的一隻錦雞。「鷹」﹝詣音英﹞、熊﹝詣音雄﹞再加上「錦雞」的「錦」,三字合起來便有「英雄奪錦」的寓意。此一題材亦在廊牆的裙堵出現,一者為木雕,一者為石雕,遊客可比較參看。

425549966_m

 

425549201_m

龍虎堵

三川殿龍虎堵以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為題材,皆為大堵整料的青斗石材雕成,此兩幅作品,主題明顯層次分明,整體構圖之張力十足,直覺神龍與猛虎躍然於其上,整體造型流暢刻劃入微,再以泉州白石將整個作品襯托的顯明而雅緻,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龍堵石雕是「畫龍點晴」的故事,只見書僮捧硯,而張僧繇沾墨提筆,正為龍點晴,忽然雷電轟然交加,雙龍扭身翻轉,乘雲騰空,直欲穿壁而出。而兩側分別雕有雙鯉躍水,以喻意「鯉躍龍門」,高中及第。

虎堵石雕是保生大帝救虎的故事。畫中保生大帝吳真人正從老虎的口中取出梗住的骨頭。下方的青斗石雕刻則以簡單俐落的線條鏤刻出傳統的吉祥圖飾。

425607589_m

 

IMG_2186

在龍牆的最下一堵雕刻的是一個由四隻螭虎圍繞組合而成的香爐,其四個角落並刻有四隻蝙蝠。「四」與「賜」諧音,蝙蝠的「蝠」與福諧音,便隱有「賜福」的寓意。再加上「爐」與「祿」諧音,綜合起來便有「賜福祿」的寓意。

八角門

八角門的石材是花崗岩石板,楣上方鑲嵌有三面浮雕,而門框的四角也都有紋飾,使八角門呈現出古樸典雅的風味。兩側門扇雖己斑駁,但其上彩繪仍約略可分辨出。

彩繪

左側的兩扇門分別畫著「諸葛亮鞠躬盡瘁」、「狄人傑望雲思親」彩繪,右側的門則是畫著「楊震不昧」、「蘇武牧羊」彩繪。「諸葛亮鞠躬盡瘁」代表「忠」、「狄人傑望雲思親」代表「孝」、「楊震不昧」代表「廉」、「蘇武牧羊」代表「節」,代表我國傳統中的四大節義。

425588968_m

三川殿水車堵之文王聘太公(渭水聘賢)

425622219_m

水車堵之堯聘舜(舜耕歷山)

廊牆之一最上層刻的是「四聘」之一的「文王聘太公」。中間戴斗笠,閒坐於樹下垂釣的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旁下轎作揖的是周文王。

DSCF0759

 

 

425620130_m

四聘再下來則是則是意喻「祈求」、「吉慶」的青斗石雕作品,兩者皆有武將立於旁、童子騎走獸。

左側的將軍持「旗」﹝旗竿斷掉了﹞,站在麒麟上的童子則手扯著「球」,「旗」﹝詣音祈﹞和「球」﹝詣音求﹞兩字合起來,便有「祈求」的意思。

右側的將軍則是持「戟」,旁懸有一「磬」牌。「戟」﹝詣音吉﹞和「磬」﹝詣音慶﹞兩字合起來,便有「吉慶」的意思。

425591367_m

廊牆的最下層(裙堵)雕刻的作品是以泉州白石雕作的花鳥走獸吉祥圖樣,構

圖線條較為典雅而細緻。雕刻的是威武的老鷹和剛猛的灰熊,兩者正在爭奪一隻錦雞。「鷹」﹝詣音英﹞、熊﹝詣音雄﹞再加上「錦雞」的「錦」,三字合起來便有「英雄奪錦」的寓意。

此一題材亦在龍牆畫樑上方的木雕中出現,一者為木雕,一者為石雕,遊客可比較參看。

三川殿前後共用四柱,形成前外寮、前步口、架內、後步口、後外寮的空間組織,,前後步口的進深尺寸則相同,呈現出前後對稱的比例關係;四點金柱中的前二柱與塌壽入口三門相結合,是為臺灣傳統寺廟「封柱」的手法,同時也是加強入口空間意象之手法。

外觀

天后宮三川殿的外觀型式為正統的中國傳統歇山重簷之庶殿式(重簷四垂)作法,此一獨立樣式是閩南式建築中最高級的,一般而言多在大廟中才有使用到,且多在主殿才使用。天后宮有別台灣傳統閩南式廟宇,可說一很特別的地方。

結構

三川殿內部之結構技巧採取的是山花落於次間或梢間中央之升邊港式,如此做法通常需要增加柱子以為支撐,但此處卻不增柱的做法,而是以巧妙的結構技巧,使出花檣之重量經四週所置的四面走馬廊﹝捲棚頂﹞以及附壁看架,將承載力分別傳到至山墻與柱子上。此外,三川殿承襲了溪底派匠師常用的天花板理念,把大通樑處以天花板隔離上下,以減少上層構造的裝修。同時,為了不使天花板過於單調,以及構造支承之考量下,大量運用網目斗拱、天花斗拱、看架斗拱等技巧交錯運用於三川殿中。

捲棚棟架

三川殿各部位的捲棚棟架作法亦各不相同:後步口捲棚得二架,通樑為矩形斷面,置獅座疊二斗承接捲棚桁木。左右梢間的捲棚棟架,其通樑為圓形斷面。大通只施作一個木瓜筒,疊二斗承接矩形斷面的桁木,附壁的看架斗拱亦集收於此桁木;二通再置二瓜筒接捲棚桁木。此外,大通及二通的瓜筒雖同樣是木瓜筒,但其型式仍不同:大通木瓜筒開五爪,瓜筒上雕有卷草紋;二通的瓜筒則只開三爪,瓜瓣線條較為明顯。

IMG_2247

棟架

天后宮三川殿的棟架使用充滿變化,各空間所施作之方法各不相同,三川殿前步口採網目斗拱及天花斗拱作法,架內棟架於明次梢間各採用藻井斗拱、天花斗拱及捲棚棟架三種完全不同的作法,但後步口明次間採取捲棚作法,得二架。後步口梢間則又恢復網目斗拱作法,手法純熟流暢、充滿變化,使人有目不暇給的感覺,同時又處處充滿大師的風範。

三川殿前步口的龍柱為民國二十五年所作,龍柱柱身雕大小龍及人物帶獸騎,海族及浪紋繞於下,龍身為吐水及掌珠之造型,且雕有《封神榜》等傳說故事。左側龍柱為一大龍及一小龍繞柱,而右側龍柱則為一大龍及兩小龍繞柱,雕工生動。

425593601_m

 

425543971_m

 

425547241_m

三川殿內

進入三川殿後,遊客只要抬頭向上一望,便可看到一座精緻華麗的八角藻井。

藻井狀似蜘蛛結網,故又稱「蜘蛛結網」。此藻井為溪底派匠師王益順的代表作之一。其作法是先將二十四支斗拱巧妙的堆疊四層,往上升之後然後轉為十六支,層層向中心集中,以形成藻井的空間,最後網心再以蓮花收尾。同時在下層斗栱間安置精雕的垂花吊筒,以增加更多的變化。此外,在藻井底部各角交叉處,各安置一座瑞獅木雕,以支撐支栱構架。每一支瑞獅的神情與姿態都不一樣。

藻井:裝置在廟宇殿室內屋頂下的斗栱組合,形成軸心往外向下輻射狀擴張的建築結構,其構造雕琢華麗,外型深邃如井,故稱藻井。又因其網狀結構型如蜘蛛網,俗稱「結網」,每一組斗栱上升的單元就稱為「網目」,而藻井的中心點就成為「網心」。依藻井的外型和網目結構不同有八卦形、圓形、橢圓形、方形、六角形或內圓外八卦、內八卦外圓等等,鹿港龍山寺戲台的八卦藻井和三峽清水祖師廟螺旋網目的藻井是典型的精采之作。

425626106_m

壁畫之一

伯牙學琴

三川殿內左側的壁畫是采繪名家柯煥章的作品。內容描寫的是伯牙學琴,老者體態落落大方盤坐入定,伯牙操琴似出籟,整個畫面似有聲又無聲,是幅意境頗高古的墨彩人物佳作。

題款

上有柯煥章的題款曰:伯牙學琴于成連,曰:「吾師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雅俱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師來。」船而去旬不返,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濤沒,山林冥沓,群鳥似鳴。愴然歎曰:「先生轉利我情。」乃授琴作山水操。梅畫瓢子意本。戊戌元宵前 笑雲筆。

425542287_m

壁畫之二 

李鐵拐

三川殿內右側有一幅大筆潑墨寫意的人物畫,畫者為鹿港書法名家黃天素先生。畫中人物為八仙之一的李鐵枴,正以地為蓆臥身養禪,悠閒地將手枕於酒葫蘆上,眼神似不經意的看著兩隻飛翔的蝙蝠,而神情以若有所思,極富禪意。兩隻翩翩起舞的雙蝠,則含有福在眼前的寓意。

題款

上有黃天素的題款曰:「幕天兼席地,處處得安閒。雙蝠翩翩舞,壺中不老丹。絢章黃天素敬寫。」

425554269_m

人生四暢-伸腰

425557146_m

人生四暢-撚鼻

在屋樑斗栱上的豎材上,雕刻有代表人生四種舒暢形態的「人生四暢」,每一座皆由老翁和小童構成,唯妙唯肖。   四暢乃「舒暢」的諧音,以人體四種自然舒適之姿態──掏耳、撚鼻、搔背、伸腰,表現出生活種最舒暢的小動作。

IMG_0843

中庭

三川殿與主殿之間以過廊連接,共同圈圍出中庭。中庭地勢低下,以突顯主殿尊嚴。因此,中庭與三川殿、左右廊道間為三階的落差,中庭與主殿有五階的高低差,再配合後殿的平臺式建築,使整體空間的節奏上由外至內突顯主殿,呈現高低伴隨變化相間而成的空間秩序感。

過廊

左右兩廊為歇山重簷式屋頂,並兼作鐘鼓樓之用。兩廊各為四開間,其中近三川殿三間合乎明間大而次間小之秩序,靠近主殿者僅餘一個小間,應為按「步數」調整中庭所增者。

明間

明間屋頂為歇山重簷作法,架內得五架,通樑為矩形斷面,於大通與二通之間立二柱,二柱間再增設橫枋及小柱以做為補強,於二通上置斗抱疊三斗以接桁木,以斗身高低大小來調整高度落差,而架高之架內空間正好可以懸掛銅鐘及大鼓。

次間

次間為「二通三瓜」式,得三架。通樑斷面肥碩飽滿,瓜筒為木瓜筒,瓜腳伸長包住過樑,為「到瓜筒」,鼻開五爪。次間採用減柱法,大通承接金柱壽樑

再接附壁柱,使得壽樑跨於通樑之上減立一柱,壽樑與通樑之交接處上再置斗抱以調整兩者間之落差,再疊二斗以承接桁引及桷木。

梢間

梢間則為承重牆作法而不設棟架,架內得四架且為不對稱作法,即前坡得一架後坡得二架。

IMG_0858

鐘鼓樓

鐘鼓樓屋頂因採用歇山重簷式,上下簷間設看架斗拱以做為補間,並做力士抬拱造型。前後壽樑則採用排樓面以做為補間,尤以明間之排樓補間構件繁多,並多以橫枋連結以增強其結構。

過水廊

左右過水廊為捲棚作法,其棟架各不相同,且較為簡單。兩者雖同為四架捲棚之作法,用彎桷,但因左過水廊之通樑與屋頂距離較近,所以只置斗草座不用瓜筒,以斗抱承接橫枋,橫枋直接承接前後三架及後三架桁木,斗抱上再疊二斗接前後二架桁木。右過水廊則採用立筒柱,筒柱立於中間前後二架處,於筒柱左右側再立斗抱及斗座承接前後三架桁木。

護室

左右護室皆為三開間,左護室兩側為承重牆作法,原隔間皆已拆除改為會議室,並加蓋天花頂棚,。右護室仍維持原三開間格局,為「二通三瓜」式,架內得五架,立尖峰筒,構件簡樸並不施作細雕。

主殿

主殿又稱媽祖殿,屋頂為歇山重簷式,通面寬為三開間,進深用六柱,架內四點金柱前後再加副點金柱,後副點金柱與附壁柱間亦再增補一柱,是屬於為臺灣傳統廟宇的用柱手法。主殿面寬比進深為小,因此形成正面短而側身狹長的形態,而塑造出神祕及深遠的空間感。主殿面寬約三開間,相較於其它各殿面寬五開間的空間使用,顯得較小,但也形成主殿空間使用較為集中的空間感。主殿前後用六柱,呈現出前後對稱的比例關係。全殿共配有二十六根柱,從後點金柱以後便是「神間」的空間使用,約佔全主殿空間的三分之一,如此一來,便突顯出奉祀主神的地位。

外觀

主殿在外觀上的形式如同三川殿,一樣採歇山重簷式,但是面闊不及三川殿寬,都是屬於「升邊港式」的特殊作法。山花牆的位置以高度的技巧處理,顯得常成熟;平面柱立採無柱廊,山花落於次間中央處,但略偏明間,出簷方式則是上簷由挑枋支承,下簷由捲棚頂及山牆出挑,四週置有走馬廊﹝捲棚頂﹞。主殿內大量使用牌樓式的疊斗以增加高度,使明間有高聳的感覺,並增加空氣的通風對流效果。同時山花之重量經次間之捲棚頂分傳至牆身及柱子,使得上下山牆錯開,有利於大殿重簷之造型。

架構

主殿之棟架屬於典型之「殿堂造」,不設置天花板,為宋法式中所謂之「徹上露明造」。大通樑以上的構架如同傳統廟宇般採「三通五筒七架束」,在四點金柱置大通,通上置立瓜筒疊五斗承前後三楹,於一、二斗間置二通及員光,二通上置立木瓜筒﹝皆為到剉筒﹞,上疊四斗承前後二楹,於一、二斗間置三通及員光,再於三通中央置立筒疊三斗承中脊楹,大通下接有疊四斗式之牌樓斗橫,斗面及彎枋面有細膩精巧之花草雕刻、鳥獸雕刻,其下再置一大通樑以承牌樓斗拱。此外,點金柱及附點金柱之鋪間,皆以斗草座上疊六斗及五斗之連彎枋,以及一升三斗式斗拱,構成之牌樓斗拱分別承前後四楹及前後六楹。其牌樓疊斗、棟架構築形式及各個架束間之看槌、束槌、豎材為匠師們在巧工細刻下之作品。至於四週走馬廊﹝捲棚頂﹞之構架方式則有兩種:﹝一﹞、龍虎邊捲棚及前步口捲棚的棟架結構,採通上置獅座,上疊三斗承捲棚楹,其構件亦有相當細緻的雕刻。﹝二﹞後步口捲棚則採用筒柱﹝方筒,披肩尾﹞的棟架方式,並巧妙的利用增柱支撐上層棟架結構,除束尾外其他構件並不作細雕。

425617637_m

「佑濟昭靈」匾 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乾隆皇帝派大學士福康安率水師至台平亂,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福康安以「…天后昭明有赫,護國庇民之功」,分別在台灣府城及鹿港二地,以官帑興建媽祖廟,並奏請乾隆皇帝御賜「佑濟昭靈」匾。戰後,原為鹿港新祖宮的匾額,由當時鎮長陳培煦送修後,移至鹿港天后宮(舊祖宮)正殿懸掛。目前,「佑濟昭靈」匾懸掛於鹿港天后宮(舊祖宮)正殿神龕上方。

425622256_m

主祀

天后宮的主祀神祗為「天上聖母」。天上聖母在民間通常暱稱為媽祖婆或媽祖,是沿海居民最信仰的神明之一。

千里眼及順風耳

相傳二人原為商朝時高明與高覺二兄弟,不幸戰死於商周用的戰爭中,後來魂魄飄蕩至桃花山,並修煉成精。一直至媽祖現世,收伏二人,才皈依正道。千里眼能眼窺宇宙萬象,順風耳能耳聽世間眾音,二人共同輔佐媽祖救苦救難的聖行。

425544428_m

宮娥及順風耳

425543340_m

宮娥及千里眼

宮娥

分別是捧香、花、茶、果及執日、月扇共六尊﹝天后宮只雕塑四尊─捧香、花、執日月扇﹞。

印旨監

捧媽祖印、旨,共有二尊。

虎爺

相傳曾得保生大帝之助,治癒喉痛,因此願意守護廟門。有驅除疾病、辟邪,保平安之神威,民間謂之謂之「虎仔爺」;又有說其掌管信徒祈求、酬謝各事以轉知主神之任務,故謂「聽音」。

太歲廳

太歲為歲神,以六十甲子每歲輪值,掌管人間的吉凶禍福,俗稱「值年太歲」,或稱「歲君」。如果生肖與值年太歲相沖剋,則需「安太歲」以消災,其方式為至寺廟取太歲符,並安置於自家神桌上以祈求平安。

境主公

境主公:為守護土地、寺廟地區之守護神。

註生娘娘

又稱授子神、子母娘娘、子孫娘娘,主司懷孕、生產,因而成為結婚而不孕以及孕而求保胎之婦女的奉祀對象。配有十二婆祖,又稱十二保姆或十二延女,各抱一嬰孩,其中六好六壞,表示生男育女,其賢與不肖,完全因平日積善積德多寡而決定。

祿位廳

奉祀施世榜長生祿位、開宮師牌位、王萬春祿位及歷代住持﹝長性師、妙來師、妙江師、普琴師﹞的牌位。

425561573_m

後殿

後殿又稱凌霄寶殿,或稱天公殿,為基部挑高的二樓式建築。一樓的空間本為挑高之平台,在民國七十八年增闢為媽祖文物紀念館,二樓則為凌霄寶殿。寺廟的祭祀空間為突顯出主神之尊貴,主殿多半在空間層次上為所有視覺的最高點,因此,後殿雖為二樓式的建築形式,但在整體的空間層次上仍遵守著主殿居中,前後殿及左右過廊依次降低高度的空間組織原則。

外觀

凌霄寶殿通面寬為五開間,進深為四開間,屋頂為「牌樓升簷式」的歇山重簷。屋脊由五間中央的明間依次往次梢間漸低,形成中高旁低、尊卑主從有序層次感。凌霄寶殿是由原設計約二開間再往原左右迴廊擴建左右五門﹝梢間﹞,為了遷就原有的迴廊並充份的利用空間,因此梢間的寬度較次間為寬。雖在空間的層次上較無主從明次的關係,但在整體的視覺效果上卻由屋頂屋脊所造成的視覺補強而有所改善。

結構

凌霄寶殿位於挑高約二樓水泥製的平台上,除主要結構體為水泥製外,其餘構件仍為木構架,而且多為原物留用。凌霄寶殿為五開間,明次間棟架較為簡單,前後立三柱,前外寮施作網目斗拱,明次間架內僅立四點金柱。架內棟架為三通,大通為水泥製的矩形斷面,使用獅座而不置瓜筒。大通之上則皆為木構架,二通及三通置木瓜筒,皆為開五爪之剉瓜筒。其中二通瓜筒疊二斗,三通瓜筒則直接以斗承接主脊。次間採承重牆作法並不設棟架,至於梢間是後期再擴建,採用的是天花板斗拱作法。

霄寶殿主祀的是玉皇大帝,俗稱天公、玉帝,神格至尊,是至清三元宮第一中位,統率眾天神,是至高無上之神,可說是宇宙中之主宰。 

文字資料來源:參考鹿港鎮公所網站及天后宮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港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